电话:020-66889888
传真:020-66889777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58号
忽然,一线阳光透过云层,瞬间照亮整个城市,街头树影疏落清浅,路上行人步履轻盈。在贵州钢绳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分厂三楼会议室里,阳光穿过窗玻璃,洒在正在窗前站立的周家荣身上。看见久违的阳光,腼腆内向的周家荣忽地精神一振:“出太阳了!”看到记者不解的神情,周家荣马上恢复了沉静的神色,解释道:“阴雨天水汽大,车间里的钢丝绳沾了水汽,容易生锈。”
记者面前的周家荣,一身蓝色工装,中等身材,宁静内敛,不苟言笑。不过,只要说起钢丝绳制造,他就立刻双目生辉,神情豁然开朗。举手投足间,长期职业历练对其感知能力以及价值判断的强烈影响和巨大的塑型作用,一目了然。
如今,已经身为国内一流的钢丝绳制造技能大师的周家荣,仍然不改本色,时刻想着车间里的钢丝绳生产,时刻关注着钢丝绳的质量。
至今年12月,周家荣已在贵州钢绳股份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之前为贵州钢绳厂)工作了27年。27年的时光,周家荣从一个农村娃,成长为一名钢丝绳制造大师。大师精诚,大道精微。诚心诚意对待自己的工作,深入到钢丝绳制造的精细详尽之处,对于自己的职业,周家荣称得起大师之精诚;对于钢丝绳制造,周家荣致力于大道之精微。
1983年,周家荣考上了高中,却因为家境贫困,拿不出6元钱学费,辍学在家。周家荣的家就在当时的贵州钢绳厂附近。厂里的工人每天上下班,很多人从他家门口过。那时候,周家荣的最大梦想,就是有一天也能像那些哥哥姐姐们一样,穿上制服,每天奔忙在家里与工厂之间,走遍工厂的角角落落。
4年多后的1987年12月,贵州钢绳厂扩张规模,19岁的周家荣以农转工身份,进入该厂二分厂钢丝绳制造车间,成为一名合同制工人。
原来,他发现车间里的一位工友干起活儿来手脚麻利,看起来舒服,就认定这是自己要找的师傅,要拜师学艺。师傅却认为,拜不拜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自己的观察思考,有没有悟性。否则,即使师傅手把手地教,他也学不会。
周家荣听懂了师傅的话,立刻行动起来。师傅在机车上操作,他就在旁边观摩,力争多看、多练、多思考,勤于练习,及时总结经验。车间里有十几位师傅,各个都有绝活儿。每个师傅都跟,每个师傅都学,他把自己变成了十几位师傅共同的徒弟。
4个月之后,周家荣向车间提出申请,要求转正出师。同期进厂的46名学徒中,他是唯一的一个。经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测试,周家荣果真出师了,可以独立操作机车。
“接钢丝”,就是将两根钢丝连接在一起,是股绳工序,甚至整个钢丝绳制造的基础。钢丝绳制造的起点是拉丝,然后需按照一定规律,将多根钢丝捻制成股绳,最后再用合成设备将股绳捻制成钢丝绳。当钢丝的长度短于股绳(钢丝绳)的需求长度时,就需要将两根钢丝接在一起。“接钢丝”也是股绳工序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几十米长的股绳机和钢丝绳合成机旁,一米多高的电接机显得小巧玲珑。周家荣熟练地将需要连接的两根钢丝,分别固定在电接机的左右两块对接模块上(左侧模块可移动)。然后,右手轻抚电接按钮,左手前推,在两根钢丝接触的一刹那,轻巧地点击按钮,低电压的电接机瞬间产生1500摄氏度的高温,将两根钢丝接触部位先融化,再利用压力使之连接在一起。周家荣动作连贯,一气呵成。
不过,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电接时间必须精确到1/1000秒。时间偏长,容易结痂;时间偏短,接不牢固。
通过电接连成的新钢丝,与母体钢丝(原来的两根钢丝)的质量会有一定差距。通常情况下,钢丝的接头部位质量能够达到母体钢丝质量的20%,周家荣对自己的要求则是60%。
为了练习技术,在刚进厂的几个月时间里,周家荣每天都比别人多干两三个小时。早晨早到一小时,晚上晚走两小时,加班加点地练技术。
当时,股绳工序实行“三班倒”。零点到上午8点是夜班,上午8点到下午4点是早班,下午4点再到零点是中班。一天,周家荣上中班。零点,中班下班时间到了。几位师傅看他练得兴致勃勃,想着他愿意多练会儿,就没叫他,先下班回家了。冬天的车间里寒意阵阵。但是,练得热火朝天的周家荣毫无察觉。
在轰鸣的机器声中,周家荣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上钢丝,推进、对接、检查电接质量、仔细查找问题,心无旁骛。不知不觉间,时间又过去了4个小时,周家荣还在练习。旁边的一位工友觉得奇怪,就问他:“你上的是夜班吗?怎么还不回家?”此时他才发现,车间外已是夜色深沉……
周家荣和他的徒弟们喜欢将钢丝绳制造称作熟练工种,称自己是“熟练工”。这些“熟练工”们的工作伙伴,既有卷丝机,也有股绳机和钢丝绳合成机。他们与这些工作伙伴密切合作,每天熟练地卷取钢丝,捻制股绳,合成钢丝绳,被人们亲切地称作“机车司机”。周家荣因为技术出色,能娴熟操作、维护、修理各种机器设备,被称为“首席司机”。
钢丝绳制造的核心环节是股绳制作。制作一根股绳,通常要经过三道工序,由下线机、中线机、上线机接力完成。以一根普通股绳的制作为例,下线机完成股绳制作的第一步,将7根钢丝捻制在一起。中线机完成股绳制作的第二步,在7根钢丝之上捻制12根钢丝。上线机则完成全部股绳的制作,在12根钢丝上再捻制18根钢丝。经过三道工序,一根由37根钢丝组成的股绳就制作完成了。同时,每根股绳中都有一个股“芯”。“芯”的材质,取决于钢丝绳的实际用途。
在股绳捻制过程中,由下线根钢丝是基础。它们就像房屋的地基,地基坚实,上层建筑才牢固;地基不稳,上层建筑也难以保证质量。没有百年的地基,也不会有百年的建筑。获评贵州省技术能手称号的梅建强,是周家荣的得意弟子,对此有切身的体会。
2003年,在研制一种新型号钢丝绳过程中,他们在制作股绳时遇到了难题:穿好股“芯”之后,却怎么也穿不好外层钢丝。梅建强说,他和班组里的另外两名工友,穷尽脑海里的一切办法,努力了一个班次共8个小时,却未能取得任何进展。最后,难题还是交给了师傅周家荣。周家荣沉默片刻,让他们反向操作,即先穿外层钢丝,再穿股“芯”。10余年之后回忆当时的场景,梅建强仍然有点激动。他说:“太神奇了,我们照着师傅说的去做,一下就成功了。”
周家荣这种令梅建强惊叹的反向思维能力,源于对车间内各种机器设备的熟练掌握,源于长时间的实际操作和专注思考,甚至源于对钢丝绳制造行业发展的整体感悟。在基础环节上的灵机一动,显现出周家荣对钢丝绳制造技术与理念掌握的全面性。
贵州钢丝绳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二分厂党委书记方润平说,周家荣的成功,得益于他长期对钢丝绳制造技术的精心钻研。周家荣有一本小册子,记录着工作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供他时时琢磨,不停思考。为了提高理论素养,周家荣参加了遵义市委党校大专班的学习,并于2005年如期毕业,获得大专学历证书。
因为技能娴熟,当二分厂准备成立一个特级班组,攻关新产品研制时,周家荣成为唯一的班长人选。在这个特级攻关班组里,周家荣“实干家”的特点显现得非常明显。“相比于他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的突出贡献,‘反向操作’只能算小试身手。”方润平说。
有一次,厂里承接了某一产品关键部位钢丝绳的制造工作。这种产品使用的钢丝绳精度高,制造技术精湛,操作难度大。将其与生活中常见并在质量工艺上要求较高的电梯用钢丝绳对比,电梯绳直径一般为6毫米——10毫米,这种产品使用的钢丝绳直径则为5.5毫米,而且结构更加复杂。这种钢丝绳分为中心、内、外三层,共有210根钢丝。这210根钢丝聚集在横截面面积不到24平方毫米的钢丝绳内,单根钢丝的最小直径仅为0.2毫米。将这样精细的钢丝,编织成具备极高性能的钢丝绳,需要何等精湛的技艺!
比对产品价格,能够从侧面显现出这种钢丝绳的精致。电梯用钢丝绳以吨为单位定价,这种产品所用钢丝绳则以米为单位定价。它的最低价格为150万元,与电梯用钢丝绳价格相比,贵了100多倍。价格的差距,显现着质量的差别,以及工艺制造的复杂。
方润平说,在高科技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周家荣和他的徒弟们在产品的加工制造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周家荣进厂4个月出师,出师两个月后开始带徒弟,之后徒弟带徒弟,20多年间带出了85名徒弟。85名徒弟中,既有贵州省高技能人才,也有遵义市金牌工人,更多的徒弟则活跃在公司各个岗位,成为公司核心操作员工。
周家荣是徒弟们心中的好师傅。他技术过硬,乐于助人,善于传授知识。他创造的“课堂讲解+操作实践+课堂讲解”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得生动形象,深受工友们欢迎。
不过,梅建强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评价师傅。他认为,师傅工作敬业,生活俭朴;为人和善,办事公道;技术好,人更好。从1993年跟着师傅开始,20多年来,梅建强学技术,学知识,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思考钢丝绳制造,对职业有着独特的领悟和感情。说到钢丝绳制造,梅建强和周家荣一样,关心钢丝绳产品的实际应用,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高,认为所有的技术发明,都只是为了生产出质量更高的钢丝绳产品,以便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周家荣和梅建强认为,这是钢丝绳制造赋予他们的职业荣耀,同时也是其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钢丝绳产品目前广泛应用于工厂、矿山、港口、桥梁、军工、旅游景点、办公楼宇,以及居民住房,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人们对其安全性能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产品安全”成为钢丝绳制造业的共识。在市场上,该厂产品价格一般高于其他企业的同类产品,但是销售情况一直很好,原因就在于他们产品的安全性能更受消费者信赖。做到这一点,有赖于像周家荣一样的员工们,对产品安全性能的严格掌控。
当然,周家荣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随着周家荣2010年荣获中华技能大奖,该奖项里也从此多了一个工种——钢丝绳制造。
周家荣非常珍视这种职业荣耀,对赋予他这种职业荣耀的工作岗位,以及贵州钢绳厂充满感激之情。
“我要把这种职业荣耀传下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周家荣的选择是坚守——坚守钢丝绳制造职业,坚守自己已经工作了27年的贵州钢绳厂。
有一天,周家荣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国内的一家钢丝绳厂人事经理态度诚恳:“周工,我们钦佩您的技艺,到我们厂来吧。”周家荣本能地拒绝了。对方对周家荣的收入水平了如指掌,再劝:“我们给您4倍的年薪。”周家荣说,他的心里忽然有一点波动,不为收入,而为对方的认真态度以及认真背后的诚意。但他还是拒绝了。
周家荣说,钢绳厂是他开始工作的地方。靠着工资收入,他孝敬老人,抚育孩子,撑起一个幸福的家。钢丝绳制造使他从一个农村孩子变成了国企职工,成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收获了职业荣耀。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都离不开钢绳厂,离不开钢丝绳制造。他要把在厂里获得的职业技能与职业荣耀传承下去。
除了厂里的工作,周家荣现在还要给厂技校的1000多名学生和参训职工上课。厂技校是该厂重要的技能人才供应地,大部分技校学生未来将会成为该厂的技术工人。同时,他还承担着贵州省第四十四职业技能鉴定所高级考评员的工作。